一位壮实的中年汉子走进门诊骨科诊室。他卷起右裤管,露出膝关节,说:“我这关节炎,看过好几个医院,就是不消肿。平时有些酸痛还熬得住,但有时候走路好好的,关节会突然被卡住不能动,痛得不得了。”
“活动活动就又好了?”我顺着他的话问。
“正是,正是这样的。”他连连点头。
我翻了翻他以往的病历,诊断意见各不一样,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关节内游离体等,还有的未下诊断光给服药打针的。
但各项化验检查却不符合这些诊断,血沉、c反应蛋白、抗“o”、类风湿因子都正常。x线片显示除了关节肿胀表现外,没有见到骨质破坏。他用过不少消炎镇痛的西药,也用过许多祛风通络、活血化淤的中药;内服、外用双管齐下,内外夹攻,可惜效果都不好。
看来诊断上存在问题,于是我仔细认真地向他询问发病情况。他说病是慢慢起的,已经两年了,肿一直没怎么消,却从来没有发过烧,关节表面也没有红过。我用手触摸关节,感到里面似乎有不少液体,就想,对此疑难杂症,光靠外面检查,即使用上ct和mri,得到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影像。何不做关节镜检查?关节镜结构精致,可使关节内部一览无余,诊断率接近100%,而且一旦发现病变,马上就可治疗。
病人次日住进医院,做关节镜术。关节镜插入膝关节后,放出许多棕黄色的浑浊液体。打开冷光源依次序观察,嗨,好家伙,关节囊内层滑膜长得厚厚的,结了团。表面上许多细小的绒毛漂浮在清洗液中,像海水中茂盛的水草。
这种表现很有特异性。我告诉病人,他的病不是关节炎,而是一种良性肿瘤,叫色素绒毛结节状滑膜炎,必须进行切除。我于是用关节镜像电动剃须刀刮胡子一样,将病变滑膜刮得干干净净,切下的碎屑随即被冲洗,吸出关节外。
手术不到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病人毫无痛苦,他对我说:“肿瘤我不怕,而且是良性的,好治。但您刚才怎么又说什么‘滑膜炎’呢?”
我知道他有些误解,遂向他解释:这种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关节囊的内衬滑膜层,表面如同绒毛生长肥厚,形成了结节。正常情况下,关节内出血可以吸收干净,但在发生病变后,滑膜吸收的血液却分解、转变形成棕黄色含铁血黄素,沉积其中。因此,病名中才有了“色素”二字。这些变化与炎症有些类似,加上有人推测它发病与外伤后关节腔内积血有关,所以当初便给它起了这么个名称。现代认为,它是冒名的关节炎,实际上是肿瘤。那些抗炎药对它毫无效果就是明证。
“原来如此”!病人恍然大悟,又问,“它为何会卡住关节呢”?
“这很简单。滑膜增厚形成团块,关节活动时嵌入关节间隙内,关节不就卡住不能动了吗?”
“这下彻底治好了,真该谢谢您。”病人高兴地说。
我又告诉他:“手术的目的是彻底切除病变滑膜。不过您要知道,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关节,结构复杂。这次切除虽很彻底,但后面有些‘死角’仍够不着,绝对彻底是难以做到的,因而少数人仍有可能复发。”
“复发该怎么办?”病人问。
“当然是再次切除。如实在难以切除,可以作放射治疗,就是放疗。”我答道。
“放疗?那不是癌症才做的吗?”
“并不尽然。有时对良性病变,不便手术的,也可以放疗。不过,有人发现,也有极少数色素绒毛结节状滑膜炎发生恶变的。所以您可不能轻视,以后还要到医院来复查。”
“我一定及早来治疗。已经耽误了好长时间,不敢再拖。”
“是啊,这种病的表现和其他关节炎相似,加上与形形色色的关节炎相比,它比较少见,因而容易混淆。不过,化验结果不相符,按照关节炎治没有效果时,用膝关节镜一检查,就真相大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