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而可靠的内固定使骨折断端获得纵向压力而有助于骨折愈合,患者可早期负重功能锻炼,从 而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内固定物本身并不是导致感染的因素。然而,手术内固定必然要更多的带来 软组织损伤,尤其是骨膜过多剥离对骨折愈合是不利的。从预防外伤性骨髓炎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 选择手术内固定十分严格。伤后6--8小时之内进行彻底清创处理,并已早期应用抗生素的,可根据骨 折类型选择恰当的内固定,超过8小时者应从严掌握。对横行骨折可选用髓内针固定 ,长斜型或螺旋 型骨折可选用丝钉或骨圆针固定。可早期负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以上值得推广的、较好的内 固定材料手术时应尽可能少地剥离骨膜,采用较简单内的固定方法。如果不适合做内固定可可行牵引 或石膏外固定治疗。 |
四肢开放性损伤,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采用显微镜外科技术一起修复组织缺损(包括皮肤、骨 骼、肌腱、神经等),不仅消灭了创面,减少感染机会,而还可同时桥接修复血管损伤,重建肢体血 液循环,保存了肢体,为后期功能恢复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优点有:(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期 封闭创面,降低感染率。(2)一次完成手术,减少因多次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缩短疗程 ,肢体 功能恢复良好,减少医疗开支。(3)急诊手术解剖关系清楚,寻找接受血管、神经容易 ,还可将断 离血管近端作为接受血管。二期手术,瘢痕粘连,组织挛缩,尤其是静脉瘪陷萎缩,解剖接受血管更 为困难,反较急诊手术困难得多。(4)能较多的保留患肢非失活组织,同时,还可以利用已废的骨、 关节作为再造的支架的缺点。 |
二、抗生素的应用 |
尽可能早的应用抗生素对预防感染有重要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越南战争中,有关战伤感染 的资料说明,伤后立即局部应用抗生素的 ,其中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有实验证明,创伤4小时以后 再局部使用抗生素,其感染的作用已经很小了。.最好在清创前,尽早于地全身应用抗生素.主要 是预防感炎症的扩散和败血病的发生. |
预防及污染挫灭创的治疗 |
治疗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需解决两个问题,即治疗骨感染和治疗骨折不愈合或假关节形成。其中 控制感染最重要,骨折不愈合和假关节的治疗,一般只有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才会成功。 |
一、急性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
一般认为,化脓性炎症仅限于骨髓腔时,治愈率高。如果化脓性炎症波及整个骨折断端,并形成 软组织脓肿时,病变向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转化几乎是不可能避免的。因此,一定要强调早期治疗。 |
(一)全身治疗 凡开放性骨折,都要想到有继发化脓性骨髓炎的可能。一旦确定诊断或可疑继 发感染时,即应大剂量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致病菌所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 尤其是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更更为常见。因此,在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未报告之前,应选择 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最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如选用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或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 与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氨卡那、妥布霉素联合应用,待找到敏感抗生素之后再予 以调整,疗效以妥布霉素好。 |
(二)局部处理 急性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局部治疗分三个方面,制动、引流、局部应用抗生素。 |
1、 局部制动 伤后所实行的局部制动,如牵引、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等,只要有效,仍可继续使用。若已失去 制动作用,则应更换新的有效外故地功能。内固定物如果稳定有效,可保留,如已松动无效,则应取 出。 |
2、 局部引流 当全身应用抗生素48--72小时后,病人全身及局部症状仍无改善,应及时采取积极措施,可选择 下属两种方法之一:敞开引流,拆去缝线,将创口敞开,让脓液排出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 然后根据感染病灶具体情况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条,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引流畅通。也可将创口缝线拆 除2--3针,将脓液排出,生理盐水冲洗后,放入橡皮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 闭合性持续冲洗--吸引疗法,近几年来多数主张采用冲洗疗法,其治疗效果更为满意。将缝线拆 除数针,脓腔内放置二根橡皮管,再将窗创口缝合。其中一根橡皮管接输液瓶持续滴入生理盐水,另 一根为引流管。 |
3、 局部用抗生素 当可疑开放性损伤继发感染,而未形成脓肿时,除去全身应用抗生素外,应局部应用敏感的抗生 素。其方法是氨苄青霉素(或其他敏感的抗生素)2g,庆大霉素16万单位,用生理盐水配置成20ml溶 液,做局部封闭。脓肿形成后仍可配置抗生素溶液冲洗脓腔。若采用闭合性持续冲洗--吸引疗法时, 可将配置的抗生素溶液滴入脓腔。 抗生素局部应用,可提高病灶内抗生素浓度数倍,甚至数十倍,更有利于发挥其杀菌作用,从而 达到治疗的目的。 |
二、慢性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
急性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时,方法欠妥当,可转变为慢性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长期 迁延的慢性过程中,感染病灶长期留存并反复发作,炎症刺激使骨折断端硬化,骨折愈合十分困难。 因此,慢性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更为棘手,既要根据慢性感染病灶,又要治疗治疗骨折不愈合 或骨缺损。 |
(一)感染的治疗 慢性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与慢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基本上 是相同的。前者在抗生素的选择上应考虑到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常常是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原菌。 在各种治疗方法中,闭合性持续冲洗-----吸引疗法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比较容易控制 感染,而且日后进行骨结合手术时如果感染复发,还可以再次进行冲洗治疗。 采用该方法治疗时,要彻底地进行病灶清除可,清除死腔和潜隐的病灶。但同时也应注意,不要 过多地切除骨质。因为,一旦形成骨缺损性假关节,治疗将更加困难。如果有内固定物存留,大多已 松动,失去固定作用,应予以取出,以利于病灶彻底清除。 |
(二)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骨折不愈合因为断端硬化后可形成假关节,假关节分接触型和缺损型两 种。接触型假关节有可能在控制感染后发生延迟愈合,但是,大多数病例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正确地 选择手术时机甚为重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原则上要求在控制感染3--6个月进行手术 较为妥当。 手术方法的选择也是成败的关键。根据骨折断端骨硬化及骨缺损范围,有无皮肤缺损治疗方法分 为三种。 |
1、 松质骨移植 慢性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变范围比较局限,骨折断端骨硬化范围较小,在病灶彻底清除,骨硬 化部分咬除之后,骨缺损在3cm 左右者,可采用松质骨移植术。手术中将髓腔打通后,取出髂骨块并 作修整,使两端能插入骨折断端髓腔内,周围用松质骨碎片填塞,然后用骨圆针或螺丝钉内固定。术 后,应以坚强可靠的外固定作保证。 |
2、 带血管蒂移植 带血管蒂移植包括了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和带血管蒂的骨转移移植。慢性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变 严重,骨折断端骨破坏和骨硬化范围广,在彻底的病灶清楚,咬除硬化骨质之后,骨缺损范围在4cm 以上者,可采用带血管骨移植。常选用的带血管骨移植有腓骨及髂骨。选择哪块骨、采用吻合血管或 带血管蒂转移移植,应根据受骨的部位,骨缺损范围及术后功能要求而定。原则是能采用带血管蒂转 位移植者,不选择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原因是前者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的把握性大。如胫骨病变需要 行带血管骨移植时,只要无禁忌症,应选择带血管的腓骨转位移植,修复胫骨缺损。 带血管骨移植血液供应良好,抗感染功能强,所移植的骨块和受骨之间是一个正常的骨折愈合过程, 而不存在"爬行替代"过程。因此,骨愈合时间短,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发生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 者较少。 局部无可供带血管蒂转位骨移植时,可选用吻合血管的髂骨或腓骨移植。腓骨虽然较细,用于修 复胫骨缺损时,负重后可变得和胫骨粗细近似。 |
3、骨皮瓣移植 同样,骨皮瓣移植也包括吻合血管的骨皮瓣移植和带血管蒂的骨皮瓣转位移植。显而易见,采用 这种治疗方法是用于治疗骨缺损的同时合并有皮肤缺损的病例。腓骨皮瓣、髂骨皮瓣是最常选用的两 个骨皮瓣。发生在小腿部的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最为常见,胫骨合并皮肤缺损的发生率占首位,因此, 带腓血管的腓骨皮瓣内是首选,用于修复胫骨皮肤缺损时,也可选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或髂骨皮瓣 移植。 |
(三)皮肤缺损的治疗 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同时合并软组织缺损时,可采用局部皮肤转移修复创 面,也可采用带有知名动脉的局部皮瓣或肌皮瓣转位移植修复创面。软组织缺损较大,邻近又无可供 选择的带血管蒂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 |
截肢残端化脓性骨髓炎 |
截肢残端化脓性骨髓炎是截肢术后继发的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一旦形成残端化脓性骨髓炎,势 必延长伤口愈合时间,并形成较大面积的瘢痕,对安装假肢极为不利。有的病人亦可引起近端关节的 挛缩,后者加重了患者的功能障碍。 |
一、病因 |
截肢残端化脓性骨髓炎一般由残端软组织感染发展而来。发生残端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外伤后初期清创不彻底,截肢平面过低。常因对肢体软组织挫灭、坏死范围估计不足,因而姑 息保留过长,或闭塞性脉管炎截肢是后过于姑息,残端在缺乏血运时容易发生坏死和感染。 2、残端止血不彻底,或血管结扎不牢术后脱落,造成局部血肿。血肿是残端感染的重要原因。 3、肢体开放性损伤,污染严重,就诊较晚,创口已经感染者及其他严重感染肢体需要截肢时, 选择了不恰当的截断平面或一期缝合伤口。 4、手术时皮瓣游离过于广泛,或张力下缝合,或过多保留骨残端的骨膜;造成了局部缺血,抵抗 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 上述原因造成的截肢残端软组织感染,未得到及时正确处理。炎症发长曼延,而最终导致截肢残 端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生。 |
二、截肢残端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特点 |
截肢残端发生化脓性骨髓炎时出现骨膜增生和骨破坏。病变常局限而不向近端扩散如有死骨发生 则多呈圆锥形或环形,这是残端化脓性骨髓炎的特征,增生的骨膜成骨在骨残端,形成各种形态的骨 刺。 |
三、截肢残端化脓性骨髓炎的预防 |
截肢残端化脓性骨髓炎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预防的。在截肢前尽可能消除感染源,经常彻底的外 伤清洗;及时发现血肿和软组织感染并妥善处置,止血和通畅引流等是预防的主要措施。发现截肢残 端软组织感染时,应采取积极主动措施,抗生素的应用,充分的引流完全可以控制发展为截肢残端化 脓性骨髓炎。 |
四、截肢残端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
对已经形成死骨和窦道的残端化脓性骨髓炎,治疗方法主要是彻底手术清除病灶,进行闭合性冲 洗和负压吸引治疗。对局部的大块瘢痕组织可行皮瓣移植加以修复。有时也可行再截肢,此时应考虑 到安装假肢的要求。 |
火器伤后化脓性骨髓炎 |
火器是指以火药为动力的武器,如枪、炮、手榴弹、地雷、炸弹等。现代的火器极大地增加了弹 丸和弹片的初速度,使其具有更高的动能,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杀伤力。火器伤是战争中最多见的战伤。 火器伤后化脓性骨髓炎是火器伤开放性骨折的常见继发症。火器伤开放性骨折与一般开放性骨折无论 在损伤机制、病理、严重程度和治疗原则上均有很大差别。 |
一、火器伤开放性骨折的特点 |
(一)组织挫伤严重 火器引起的组织损伤远较一般开放性骨折严重得多。弹丸和弹片以极高的速 度射入人体后,其前冲力在万分之几十秒的瞬间,以高达几千个大气压的冲击波,直接损伤组织,形 成原发伤道。同时,其侧冲力迫使原发伤道的周围组织向四周压缩、扩张。在一瞬间形成一个比原发 伤道直径大数十倍的暂时性空腔,产生"爆炸效应"。因此火器伤是局部病理改变可分为三个区域。 1、原发伤道,为一个不规则腔隙,内有失活组织、异物、血液和凝血块等。2、挫伤区,原发伤道伤 后2--3日炎症反应明显,其周围严重挫伤的组织坏死脱落,原发伤道扩大,形成继发伤道。 3、震荡 区,周围继发伤道,主要由于受侧方冲力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所致,震荡区的组织虽然不发生广泛坏 死,但有充血水肿、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也可能在数日发生缺血坏死。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火器伤除了高速外还有高热。弹片、弹丸所穿过的组织伤道造 成的烧伤加重局部组织坏死,降低了局部低抵抗能力,易继发感染。 (二)伤道污染严重 弹丸和弹片进入人体是后,可将污物带入伤道。特别是暂时性空腔形成时, 内部发生的负压,也可将污物吸入伤道内。在战争时的非常条件下,伤口也常常在搬运、紧急救护中 再度被污染,因此,所有的火器伤都是污染的。 (三)火器伤造成的骨折 常常因弹丸或弹片具有很高的速度,其巨大的动能,在瞬间穿入被击中 的骨中,继而以骨折的形式再释放出来,这种骨折属于高能量骨折,常常是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骨折部 位及周围软组织多有严重损伤和污染。同时,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也遭到破坏。 从以上三个特不难理解,火器伤所造成的开放性骨折,极易继发化脓性骨髓炎。 |
二、火器伤后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 |
(一)症状与体征 火器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后,多数病人有发热、贫血、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局部红、肿、热、痛及创口有脓性分泌物。伤后早期已经行清创处理的火器伤症状可能轻些。火器伤 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相同,可有患肢肿胀、疼痛、窦道形成 长期不愈合并有脓性分泌物,创面肉芽组织水肿及慢性窦道与骨粘连的瘢痕形成。长期反复急性发作。 (二)诊断 对火器伤开放性损失应考虑到并发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可能,除上述临床表现外,病 人急性发作期白细胞及中性分类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x 线照片检查,见骨破坏和骨端硬化以硬 化为主,骨髓腔闭塞,粉碎性骨折的碎片成为死骨,骨痂生长较慢。部分病例可有弹片或金属异物存 留。对于有慢性窦道者可行窦道造影,以确定病灶位置、形状、长度、走向及创伤的进出口,以指导 治疗。 |
三、 外伤后化脓性骨髓炎的预防和治疗 |
四肢火器伤骨折约占全部战伤骨折的80%,其继发化脓性骨髓炎的约29.1%其中股骨最多,为总的 31.1%--56.7%,其他依次为肱骨、小腿骨、前臂骨、。实际上,小腿骨火器伤骨折的发生率反而较低。 (一)外伤后早期应用抗生素 全身应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感染的扩散及败血症,而早期局部 用药在防止伤口感染上有肯定的作用。有资料表明,二次世界大战中,袭击珍珠港的日本士兵,伤后 感染率很低,原因就是及时地进行了清创术和局部应用了磺胺剂;越南战争中,有统计资料显示总的 外伤感染率为40%,而伤后及时局部喷洒100mg 土霉素的伤员中,感染率仅为17%。实验研究也表明在 挫灭污染的创口内,伤后 5分钟以上内应用了土霉素的,比4小时以至4小时以后才应用的预防感染的 效果明显得多。因此,火器伤清创前,应尽可能早地局部应用抗生素。有人提倡用卡那霉素、庆大霉 素、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二)清创术的注意点 应争取早期的彻底清创,如果早期应用了抗生素,24--48小时无明显的感 染征象也应进行清创。已感染的伤口,则只宜引流,用简单的方法清除明显的异物及坏死组织等。手 术时应考虑到火器伤的特点,不能只看到原发伤道,应扩大切口,充分切除原发伤道及周围的组织挫 灭区。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取出异物,骨折应尽可能复位。大的骨片不宜取出,骨折不宜作一期内固 定,彻底止血,修复大的血管损伤,肌腱神经损伤可行二期修复,因为在野战条件下很难作到彻底清 创,伤口一般不作一期缝合,可酌情进行延期一期缝合或二期缝合。延期一期缝合是在伤后4--7天, 伤口无感染表现,局部未见肉芽组织增生前进行缝合。愈合无瘢痕,具有一期缝合的优点,也比较安 全。 (三)火器性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的治疗 开放性骨折一旦发生创口感染,如未能及时正确处理。 很容易形成化脓性骨髓炎。 1、充分引流 火器性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充分引流。如伤口较小,引流不畅,发生感染后, 脓液和坏死组织不易排出,应扩大切口,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创口敞开,同时用生理盐水反复 冲洗,然后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或放置引流,扩创的同时应采集脓液作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 2、抗生素的的应用 在彻底引流的同时应全身敏感的广谱抗生素。局部可以用抗生素生理盐水溶液冲洗或抗生素盐水 纱布创面湿敷。 3、骨折局部制动 多采用管型石膏固定,窗口部位开窗以利于更换敷料。如不适合石膏石膏固定者可行牵引制动。 (四)火器伤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1、彻底摘除死骨,咬除硬化故质,是治疗火器伤后化脓性骨髓炎的主要组成部分。 2、闭合性持续冲洗--吸引疗法对控制慢性骨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在治疗火器伤后化脓性骨髓炎中 更应提倡。 3、骨折不愈合的治疗在控制感染后3--6个月进行。可行松质骨移植,如果缺损范围较大可行带血 管蒂的吻合血管的骨移植。 4、火器伤后引起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周围组织破坏多,感染重,而形成不健康的肉芽组织,血供 差、局部抵抗力低下,合并皮肤缺损者较多,且治疗更为困难,可采用带血管蒂的皮瓣或肌皮瓣转位 移植或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 5、皮肤缺损的同时合并大块骨缺损这,可采用带血管蒂的骨皮瓣转位移植或吻合血管的骨皮瓣移 植修复缺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