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医学会临床合作基地
中国医师联合会妇科微创专家会诊中心
中国医师联合会妇科超微创技术临床应用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编辑:苏州东吴医院发布时间:2006年05月12日
概况内容: hyperthyroidism [中医病名] 瘿气 [概 述] 中医 瘿气多因情志内伤

    hyperthyroidism

    [中医病名]

    瘿气

    [概 述]

    中医

    瘿气多因情志内伤,阴虚气郁,使痰气互结,化火伤阴而成。以颈前肿大,善饥消瘦,急躁心悸,畏热多汗,手颤,眼突等为主要表现的瘿病疾病。

    西医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临床上以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占绝大多数。

    [病 因]

    中医

    中医将本病归于“瘿瘤”范畴,其发病原因首先在于患者素体阴亏,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阴失敛。在此基础上,复遭情志失调,精神创伤所致。

    西医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其证据有:①患者存在多种抗甲状腺细胞成分的抗体。这种抗体可以通过胎盘组织,引起新生儿甲亢;在甲亢治疗后该抗体可持续阳性,从而导致甲亢的复发。②甲亢病人的血中有针对甲状腺抗原的致敏的T淋巴细胞存在,甲亢病人的淋巴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的激活作用下可产生长效甲状腺刺激物(LATS),PHA兴奋T细胞后再刺激B细胞,从而产生有兴奋腺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引起甲亢。此外,还有一些证据表明,甲亢发病与机体免疫机制的紊乱有关。精神刺激,如长期悲哀、盛怒为本病的重要诱因。

    [症 状]

    1 神经系统:患者易激动、精神过敏,舌和双手平举向前伸出时有细震颤,多言多动,失眠,焦虑,烦躁,猜疑,思想难集中,有时有幻觉,甚至亚躁狂症,腱反射活跃。也有表现淡漠者,以中老年多见,尚有嗜睡、抑郁、无精神,面容早老而憔悴、发呆,往往还有心力衰竭和恶液质,病情多较重,易发生甲状腺危象。

    2 高代谢症候群:烦热、多汗常有低热,发生危象时可出现高热。基础代谢率增高。食欲明显增加,但乏力、消瘦。

    3 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常呈弥漫性对称性,质软,吞咽时上下移动。

    4 眼征:①眼裂增宽,目光有神,很少瞬眼,伴突眼,突眼度不超过16mm;②眼球内侧聚合不能或欠佳;③眼向下看时,上眼睑因后缩而不能随眼球下降;④眼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5 心血管系统:患者心悸、气短,窦性心动过速,安静状态下心率仍快。

    6 消化系统:过多甲状腺素可兴奋肠蠕动而致大便次数增加,有时因脂肪吸收不良而呈脂肪痢。

    [检 查]

    1 血常规、尿常规、血离子、血脂分析。

    2 心电、X线检查、B超、摄甲状腺吸131碘率。

    3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4或总T4(FT4或TT4)、总T3(TT3)。

    4 甲状腺核素扫描或ECT。

    [诊 断]

    中医

    1 血清甲状腺素(T3、T4)增多的临床表现,多食、善饥、消瘦、腹泻、神经过敏、易于激动、心动过速等。

    2 甲状腺肿大,如上下极触及震颤或/和闻及血管杂音更具诊断意义。

    3 眼征,有良性、恶性与正常突眼症诊。

    4 实验室检查,血清T3、T4升高。

    西医

    [治 疗]

    中医

    1 中药治疗。

    2 脉冲电针疗法。

    3 体针疗法。

    西医

    治疗原则分为一般治疗和针对甲亢的治疗。

    1 投予丙(甲)基硫氧嘧啶。

    2 症状缓解、基础代谢率(BMR)降至+20%以下或血T3、T4恢复正常时可减量用药。

    3 症状完全消除,心脉率等体征明显好转,BMR正常时减至最小维持量。

    [预 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可有不同的转归:约1/3患者为轻型甲亢,经治疗后病情缓解;另有1/3或更多一些患者呈慢性病程,病情起伏,经久不愈,病程可达十多年或更长;还有一部分患者虽经治疗,病情仍有加重,并可发生各种并发症而恶化,甚至死于甲亢危象。

苏州男科医院|苏州妇科医院|苏州无痛人流医院|苏州皮肤病医院|苏州最好的妇科医院|医院网上挂号
医院地址:苏州桐泾南路81号(桐泾公园对面) 乘公交车至桐泾公园站下 苏ICP备10019028号-4
咨询电话:0512-68120120 400-850-6018 医生QQ:800016132
版权所有 © 苏州东吴中西医结合医院 copyright © 2011 szdwyy.com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